查看原文
其他

【文章导读】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和比较探析

点击关注 > 城市规划
2024-09-09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规划教育必须反映当前规划实践的需求。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结果能否获得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其对规划专业设置行使约束力的关键。目前,我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即“专业评估”)工作已开展20余年,由于快速的规模化发展和参差不齐的办学质量,多数院校还不具备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

全球来看,英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起步最早、发展较成熟,特色是紧密联系执业认证。既有研究都是个案或局部的探究,缺乏对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发展演化的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文章梳理了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分析认证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并对两国现行认证体系进行多方面对比和特点辨析,探讨和展望我国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改革方向。

1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

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行业适应性非常重要,因此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和同时期规划实践的工作重点是影响规划教育及其专业认证的关键因素。


1.1 英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


纵观英国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对教学内容、组织管理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表 1)。

▲ 表1 | 英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

资料来源:根据牛慧恩. 《英国城市规划教育》,FRIEDMANN J. 《Planning Education for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 Initial Inquiry》,吴晓松,张莹,吴虑. 《20世纪以来英格兰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笔者自制。

1.1.1 课程认证阶段(1914-1990年) 

此阶段,皇家城市规划学会RTPI成立并对专业教育和执业认证实施一体化管理。专业认证逐步规范、标准化,并成为执业认证的重要组成,通过课程清单及相应的知识内容来审核规划教学是否反应了当时的政策与实践。规划教育重点逐步从物质形态转向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分析与决策。

1.1.2 能力导向的综合评价阶段(1991-2000年) 

此阶段,规划教育向自然科学领域延伸,强调思维训练和分析决策力。专业认证从课程认证过渡到对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是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其中,认证内容和过程更加细化;认证委员会由具有学术和业界专家组成;对教学和管理进行现场综合考察,注重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政策和职业道德敏感度的考察;认证有效期一般为5年。

1.1.3 多元化导向的综合评价阶段(2001年-今) 

此阶段专业认证在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导向下展开综合评价,以成果清单的方式关注五项核心指标:管理体系、教学、学校支持及资源配置、质量保证体系、平等与多样性(为处于不同学术或职业阶段的学习者提供相应课程)。认证过程中实行校内自评与校外审核相结合。随着内部监控机制的建立,RTPI由提供具体方法转变为提供方向性指导。

综上,为确保规划人才的培养符合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英国规划教育专业认证根据不同阶段的城镇化需要进行变革,调整认证标准和内容。RTPI转变角色,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规划院校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地缘优势,培养差异化的规划人才。


1.2 中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


我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与国家战略方向吻合,评估委员会在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表 2)。

▲ 表2 | 中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
资料来源:根据侯丽,赵民. 《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回溯与思考》,储金龙,孙道胜,吴约,等.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实践与思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杨贵庆. 《城乡规划本科生能力结构与职业规划师核心能力的对照分析》,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 《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陈宏胜,陈浩,肖扬,等.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杨晓丹,周庆华. 《文献分析视角下我国城乡规划学科研究动态》笔者自制。

   1.2.1 起步阶段(1996-2008年)

此阶段,专业认证由建设部指导、专评委独立开展工作,认证标准关注办学条件和基础建设与投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教学内容更关注物质形态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1.2.2 完善阶段(200-2017年)

此阶段专业认证的核心由办学条件转向对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更加明确、规范、科学。认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逐步从质量监控转变为持续改进、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人才的质量把控与提升。

 1.2.3 优化阶段(2018年-今)

此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做了相应内容增补,但专业认证的整体框架和侧重点未变。如何优化专业认证,引导规划教育进一步强化空间和多学科的互动实践,保障人才适应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值得思考。

综上,我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起步较晚,经济社会与规划教育的发展不断推动专业认证的改革,不同阶段的专业认证具有不同的定位和作用。出于体制和国情的原因,我国的专业认证由政府委托的专评委统一组织开展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体系。

2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比较


2.1 现行认证体系的比较


 2.1.1 认证委员会 

英国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由RTPI以同行评议的方式独立开展工作,认证结果的行业认可度颇高,与其发展成熟度及社会公信力紧密相关。我国的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建、委托和授权。当前我国第三方行业认证机构信用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认证发展路径的选择。

无论专业认证工作由政府或第三方主导,都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要求、引导规划教育良性发展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划人才,就是有效的认证机构。

 2.1.2 认证范围 

英国现行的认证面向硕士、本科和学徒制等所有层次的规划教育开展。我国现行的认证面向硕士和本科两个阶段的规划教育开展,其中本科阶段只面向5年制规划专业。

为强化专业认证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为大多数规划院校提供本科阶段的认证服务是大势所趋。专业认证应尝试以包容的态度面向不同学制的规划教育,鼓励多元办学机构参与其中,加快认证体系的发展,以兼容并济的态势主导质量保障工作。

 2.1.3 申请条件与认证标准 

中英两国现行认证体系的申请条件和认证标准对比(表 3)发现:在形成良好的自我监控文化、平衡校内与外部审核的前提下,英国的实践证明规划教育及专业认证必须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才能获得各界广泛的支持与认可;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复杂且多元,简单的移植英国路径很难适用于我国国情。

▲ 表3 |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申请条件和认证标准的对比
资料来源:https://www.rtpi.org.uk, http://www.nsc-urpec.org,笔者自制。
专业认证需要从人类文明、具体国情、本土文化、发展规律和地方特色等多方面入手,引导规划教育积累总结本土经验,进而转化为实践。然而,重新协调规划教育与规划行业之间发展关系,加强规划教育对规划实践的引领作用,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英国专业认证中自我监控的氛围有助于整体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也值得学习。

 2.1.4 与执业认证的关系 

专业认证与执业认证的关联,源于两项认证被赋予的责任。英国的执业认证(图1)是对从业者综合能力的评定;专业认证被定义为执业认证的基础和重要组成,是就业前的能力达标路径;以执业为导向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我国的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更多的是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学监控;考试通过后方可注册执业认证(图2),这种双轨制下的执业认证面向多个专业实行,意味着未通过专业认证的毕业生也可申请注册考试,这种开放的执业认证体系有利于多学科参与规划实践、多元化办学。两国的专业认证和执业认证之间的关系不同,认证结果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同,二者联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区别,是特定背景下的不同选择。

▲ 图1 | 英国不同教育背景下的执业认证条件和路径(2019版)

资料来源:https://www.rtpi.org.uk,笔者自制。

▲ 图2 | 中国不同教育背景下的申请注册考试的条件和路径(2017版)

资料来源:http://www.mohrss.gov.cn,笔者自制。

3

启示


3.1 宏观与微观兼顾


我国专业认证中强调的多元主体参与、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在宏观层面(资源配置、培养方案和目标设计等)较易实现,但在教与学的微观层面仍需深化。随着规划外延和未来城乡发展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有限的学时内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调控与完善,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力和思维力的追求,进而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环境的营造都提出了新要求,相应的多维度认证标准和方法将更有利于提高认证的科学有效性。


3.2 内部与外部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需要与内部需求(教学规律、办学定位与特色、教学对象等需求)和外部要求(国家、社会、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适应。规划专业的教学实践涉及政府、行业、社区等多方互动。国家政策的调整、区域间发展的差异、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等,都是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主要依据,具有多变和多样性特点。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 宏观层面的前瞻性培养目标更有助于在满足现阶段用人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可以强化思维,并尝试通过内部学生反馈和外部社会行业反馈进行适时调整,满足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只有在专业认证的各方面都积极争取多方的参与和支持,认证结果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3.3 价值导向


现阶段我国的认证标准考虑到各院校办学特点,给予不同标尺、鼓励探索不同的育人模式,但“以评促建”导致各院校间依旧存在目标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为真正发挥专业认证的价值导向作用,引导规划教育多元化发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可进一步发挥认证标准的导向作用:关注认证环境和持续改进文化的营造;通过多维度标准给予各院校一定自主权,鼓励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推进行业在教学实践、内部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参与度,加强行业要求在毕业生能力中的体现;在院校和行业间树立专业认证是规划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志的价值理念,从根本上促进专业认证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3.4 拓展与精细管理


为保障认证工作有序的向更多学制的规划教育拓展,可以尝试借助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简称“审核评估”)的线上评估和以数据为基础的常态监测的信息化共享平台。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同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表多用能降低数据收取和分析工作的重复率、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数据路径不一致而导致的结果偏差。以大数据为依托可以帮助实现多维度指标下的认证,促进精细化管理。

4

总结

文章首先以认证标准(内容)变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和各阶段特点:英国专业认证在行业协会的主导下开展工作,以成果为导向,密切联系执业认证,营造自主监控的氛围;我国专业认证在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下开展工作,结合国情和发展现状初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认证体系。其次,在对中英两国现行认证体系的多方面对比中发现:由于两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不同,中英采取了不同的认证机制,都是各自环境背景下的选择;两国赋予专业认证和执业认证的责任不同,两项认证间的紧密程度有区别,但都在各自体系中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两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不同,专业认证的申请条件和认证标准的侧重点不同。通过以上梳理和分析,建议下一阶段我国规划教育专业认证在兼顾宏观与微观、内外部因素结合、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拓展与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确保培养符合现阶段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规划人才。

本文撰稿蒋天洁  陈冰



原文介绍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和比较探析》一文已在知网首发

蒋天洁,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与规划系博士研究生,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  冰,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通信作者。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SJD880110);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19062);西交利物浦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TDF-20/21-R22-149);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研究项目。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CSGH20220815000&uniplatform=NZKPT&v=dJ_x9KLE5VVv5QM06RlwzEExwSrN986xFyvZc92BbjGCpAAQRJTXsV0cKQMrN6jb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封面图片源自Pexels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规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